学院简介
学院简介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落实教育、科技、人才“三位一体”战略部署,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,学校积极探索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实践。2020年,学校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联合研究生院,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事业单位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端工程技术人才;2021年,学校组建高等研究院,发力有组织科研与人才培养,探索推进工程博士研究生的校企联合培养;2023年12月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组建卓越工程师学院(下简称学院),2024年12月,学院独立实体化运行。学院与中国地质调查局、中国石油集团、中国核工业集团、中国五矿集团、紫金矿业集团等国际国内资源头部企业组建理事会,并以理事会负责制统筹协调校企优势资源,推动学院及工程师技术中心建设任务,协同打造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。
学院面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需求,聚焦金、铁、铜、铀、锂等战略性金属矿产高端勘查、高效开采和综合利用等环节的“卡脖子”技术问题,围绕成矿区域智能预测、矿产资源智慧勘查、深部矿产探测装备、战略矿产综合高效利用4个培养方向开展工程硕士、工程博士培养改革探索,设计了"需求反哺-资源共建-技术攻关-能力培养"四链融合的闭环战略性矿产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。学院协同理事会企业打造以“4+4”工程师技术中心为核心的协同育人平台,建设更加突出学科交叉、思维方法、实践能力和工程伦理培养的课程体系,构建“战略性矿产领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”为主体的六维联动思政育人体系,实施“全学期理论课学习+短周期校内外工程技术实践平台学习+长周期入企实践+校企联动常态化”的多学期、分段式“CUG-Co-op”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实践。
学院以“构建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”为目标,系统推进组团式国际交流合作,协同国际合作处牵头成立“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”,在全球推动“共建共享”型地学教育平台建设,先后建立“中国—东盟地学合作中心东盟学院”“中国—非洲地学合作中心非洲学院”等区域性高端平台,服务共建国家地质工程人才联合培养。面向中亚等资源富集地区,学校率先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建绿色矿产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,输出中国标准,推广中国方案,打造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区域性工程教育样板。